目前分類:書系:Passion書愛戀 (1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張桂越 

張桂越這個人啊!肯定是我這幾年所認識最瘋狂的女人。

 

傅月庵說:「有人說,你要是不認識張桂越,最好就別認識她。因為一旦相識,結局只有兩個,一是兩肋插刀喜歡她,一是恨不得宰了她!」喜歡她是因為她太真誠了,想宰了她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她像大風烈火,一輩子不妥協、不低頭,看你不爽絕對當面直說,喜歡官僚那套表面功夫的人,怎麼可能不氣死。對張桂越,陳浩有一句更傳神的說法「一個人的千軍萬馬」。

 

這個人有什麼本事呢?她是個很資深的電視新聞工作者,在世界各地奔波了30多年,走遍41個國家,採訪過戰亂的科索沃、深入貧困落後的查德、曾定居在蕞爾小國馬其頓、闖進危險的泰緬邊境……怎麼樣?聽起來很恐怖吧!一個女生喔!

 

如果很俗氣的用title來描述她的人生 → 「華視新聞雜誌」記者 → 台視新聞記者 → 傳訊電視(中天電視以前的頭家)駐歐洲分社主任 → 創立台灣史上第一家一人電視新聞通訊社「台通社」,駐紮在馬其頓,專門在歐洲跑新聞,再賣給台灣電視台。

 馬其頓 馬其頓-戰爭頻傳 馬其頓 馬其頓-罌粟花海 馬其頓 馬其頓-穆斯林小女孩

 

馬其頓?這啥鳥不生蛋的地方?它是位於世界火藥庫「巴爾幹半島」的一個國家,希臘的北邊,科索沃的南邊,境內有無數戰爭難民。再換句話說,馬其頓有全歐洲最大的吉普賽社群,首都Skopje是德蕾莎修女的出生地,台灣曾經和馬其頓建交兩年。上面幾張照片就是那裡的「風光」。

 

馬其頓-抗議希臘活動現場張桂越在馬其頓一住就是7年,為了幫馬其頓人打抱不平,竟然在當地發起長達一個月的「抗議希臘大使館粗暴行為運動」(如左圖),並得到兩萬人熱烈連署支持(這票數簡直可以選上民意代表了),搞到最後希臘外交部副部長親自到連署攤位道歉,她自己則上了歐洲報紙的頭條新聞,超猛。

 

net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網路與書2009年4月新書:《狂野的夜》


這是一場偷窺的盛宴,一段詭譎的旅程,
透過「愛蜜麗‧狄更森複製人」寫下的詩句、
被困在孤島上的愛倫坡的日記、馬克吐溫與未成年少女的通信、
亨利‧詹姆斯與傷兵的私語,以及,海明威自殺前的獨白…..
讓我們踏入這無邊無盡,狂野的夜!

大膽顛覆、陰森詭譎,文壇女超人奧茲的勇氣之作!

東華大學英美系與創作研究所教授 郭強生 專文導讀
作家 何致和柯裕棻郝譽翔張惠菁 讚嘆推薦

 

《狂野的夜》導讀

文學創作是一種有罪的行業  郭強生


文字可以帶領奧茲到任何地方,但彷彿總是走不出文本架構起來的世界。她的世界無非總是文字,她用她的文字去理解世界,去完成對世界的想像拼圖,但這個世界卻又太秩序井然了一些,缺少了反諷。暴力永遠就是暴力,沒有迂迴曖昧的餘地。既然她已表明「故事就是她」,拿掉了這樣的書寫,奧茲便要崩塌。她的暴力書寫不是關於這個世界,而是關於一個作者。

更或者可以這麼說,這種恐怖暴力,是唯有長年生活在文字中的寫作者才最能體會的,根本就是文學本身的一種恐怖!

這是我在二○○六年為《誠品好讀》所寫的一篇標題為〈冷靜得恐怖-奧茲的文字暴力〉的文章,最後所做出的結語。在談論奧茲這部最新的小說作品之前,我特別要挑出自己幾年前就已有的觀察,因為這正示範說明了為甚麼讀文學作品是這麼有趣的一件事!

我當時認為奧茲後期的小說著眼於暴力書寫,但「缺少了反諷」,「她的暴力書寫是關於一個作者」,甚至「這種恐怖暴力,是唯有長年生活在文字中的寫作者才最能體會的,根本就是文學本身的一種恐怖!」聰明如奧茲在年屆七十之際,竟然能突破了我當時認為她陷入的創作瓶頸,在二○○八年推出的這本新作中,果真就來寫起「文學本身的一種恐怖」;更可喜的是,多了反諷幽默,閱讀起來是一種邊讀邊打冷顫,卻又忍不住莞爾的奇特經驗。

尤其是如果你自己也是個創作者的話。

net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內容簡介:

從兩本書開始的神奇旅程

在四川一個破落的山溝裡,
兩本書引領一個少年開始他通往北大、認識朱光潛與錢鍾書的旅程,
也帶他學成於哈佛,開始他對詩歌、文學和文化的類比人生。

香港城市大學的張隆溪教授,對比較文學和跨文化的研究,十分深刻,寫了許多專著。
郝明義說,身為一個認識他多年的出版人,知道即使和他平常聊天也那麼逸趣橫飛,所以一直想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怎麼編一本書,把他介紹給校園以及學術界以外的一般讀者,讓大家可以聽他敘述一遍自己的人生旅程,怎麼從文革時期四川的一個山溝裡,最後得以進了北大,親炙朱光潛、錢鍾書等大師,又學成於哈佛。
這段神奇的旅程,始於他自修的兩本書。在一個黑暗年代的破落山村裡,兩本書卻為他打開了人生最美妙的窗戶。郝明義相信,凡是相信閱讀力量的人,看了他的旅程,應該都會深有所感。

另外,這本書還希望有第二個作用。為了使不是專門研究比較學和跨文化的人,也能對這個領域有些入門的認識,所以這本書裡也特別請張隆溪挑了幾篇這方面的介紹,並編輯了他一些很生動的「片語」。這些名之為「片語」的文章,都是張隆溪在一個個主題之下,對中西文學及文化所做最生動有趣的類比與對照。從中可以欣賞他在中西雙方文學與文化之間輕盈遊走的趣味。

書名「五色韻母」,出自於韓波(Arthur Rimbaud)有首詩寫自己對韻母和色彩的主觀聯想﹕“A noir, E blanc, I rouge, U vert, O bleu: voyelles,/Je dirai quelque jour vos naissances latentes”(A黑色,E白色,I紅色,U綠色,O藍色﹕韻母啊,/有一天,我會講述你們隱秘的誕生)。

而張隆溪現在要講述他的五色韻母了。

書前還收有《他們說》一書中,對張隆溪做過有關「品味」的一篇訪談。這篇文章也放在這裡,希望有助於讀者對他有更多一些認識。  
 
 
作者簡介:張隆溪

北京大學碩士,哈佛大學博士,曾在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任教多年,現任香港城市大學比較文學與翻譯講座教授。從事中西比較研究,主要著作有《二十世紀西方文論述評》(北京三聯,1986);The Tao and the Logos(Duke, 1992,中譯《道與邏各斯》,1998,2006);Mighty Opposites: From Dichotomies to Differences in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a(Stanford, 1998);《走出文化的封閉圈》(香港商務,2000,北京三聯,2004);《中西文化研究十論》(復旦,2005);Allegoresis: Reading Canonical Literature East and West(Cornell, 2005);《同工異曲:跨文化閱讀的啟示》(江蘇教育,2006),Unexpected Affinities: Reading across Cultures(Toronto, 2007)等。  

net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內容簡介:

作者是大陸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的主講者之一,在台曾著有暢銷書《玄奘西遊記》

本書講述陳寅恪、胡適、趙元任、鄭振鐸等近代大師級人物的故事,深刻動人


錢文忠是語言學大師季羨林的及門弟子,他跟隨季先生精研梵文、巴利文,後赴德國漢堡大學主修印度學,副修印度學、藏學。他熟悉印度、中亞多種語言,目前研究領域是思想史、學術史、宗教史及中外文化交流史。

郝明義有一次和錢文忠談起他對梵語的研究,錢文忠說了一段話很有意思:「我們都知道,研究莎士比亞《哈姆雷特》的人不懂得英文是不行的.但是很奇怪的,研究《金剛經》的人卻很少有人懂得梵語,也很少有人覺得需要懂得梵語。」

錢文忠因為對許多語言的精嫻使用,又有自己獨特的機會和眼界,所以不但可以見識到許多人物,能在許多歷史材料中自由遊走,還可以用非常生動傳神的文筆,為一般讀者介紹他的所觀所思.

因此,《末那皈依》有兩個特色。

第一,在這部《末那皈依》裡,錢文忠描述了季羨林、王元化、陳寅恪、胡適、趙元任、吳宓等近代學術界偉大的心靈,而且以活活潑潑的筆法,深入淺出的將這些人的「心態思緒、為人風範都做了他人力所未逮的歷史分析和情感分析」(大陸著名哲學家湯一介語)。錢文忠認為,這本書的主旋律是「懷逝者之風,慕健者之雅;感師長之恩,念友朋之情。」是一部傳奇人物的精彩故事.

第二,書名「末那皈依」,「是指一種精神覺悟,是指在更高的峰顛,以更深的智慧回首浩瀚紅塵。」(湯一介語)所以,《末那皈依》也是一部很重要、很有特色的心靈史、精神史、學術史。為中國近百年學術史,建立了里程碑式的架構.


本書為《末那皈依》繁體特別版,除了以人物為主,另外還收錄錢文忠關於西北史地的書評、文章。錢文忠曾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節目主講《玄奘西遊記》,歷史視野恢弘,對於東西方文化交流有獨到見解,也讓讀者在欣賞這些人物的心靈激情之外,也能略窺中國西北過去曾經上演的精彩史劇。  
 
  
作者簡介: 錢文忠

1984年考入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梵文巴利文專業,師從我國著名文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季羨林先生。大學一年級起,開始撰寫並發表學術論文,獲「季羨林東方學獎學金」一等獎。上世紀80年代中期,留學德國漢堡大學印度與西藏歷史文化學系,師從著名印度學家A. Wezler教授、著名佛教學家L.Schmithausen 教授、著名伊朗學家R.E.Emmerick教授,主修印度學,副修藏學和伊朗學。

錢文忠的代表著作有:《瓦釜集》、《末那皈依》、《季門立雪》、《天竺與佛陀》、《國故新知》、《人文桃花源》、《玄奘西遊記》、《巴利文講稿》、《醫聖李時珍》;譯作有:《繪畫與表演》(合譯)、《唐代密宗》、《道、學、政》;另有資料編集與古籍整理十餘種,發表各類論文二百餘篇。
2007年,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力推錢文忠主講《玄奘西遊記》,2008年,主講《李時珍》,他的風采和口才引起了觀眾的廣泛注意,成了名滿天下的學者。錢文忠近來致力於社會公益、慈善事業,主持和創辦民間學術文化機構。  

net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別相信媒體,這才是真正的伊拉克!
生活在今天的巴格達
失明或失聰不再是一種咒詛
而是一種變相的祝福

全世界最危險的城市
一位不畏槍林彈雨的圖書館長
千辛萬苦地保存文化遺產
並打造出能讓員工忘記戰爭痛楚的工作天堂


(編按:每一次跟作者聯絡,我都好怕他已經不在人間)


《烽火守書人》編輯小記──

 「不會吧,連去銀行都是要冒著生命危險?」、「在圖書館裡又不是在銀行工作不是應該很安全的嗎?他做了什麼事會接到恐怖分子的死亡恐嚇呢?」 

記得第一次讀到伊斯康德館長的線上日記時,我心裡發出這樣的疑問。那時對伊拉克的社會民生毫不認識,也搞不清楚什麼是什葉派、遜尼派,伊拉克人之中就只知道海珊一個而已;也不曉得當一個巴格達人能夠平安度過每一天是多麼不容易,生命可以迅間失去任何價值。 

2007年2月,我從《紐約時報》的網站讀到一篇有關伊拉克國家圖書暨檔案館的文章 Baghdad Day to Day: Librarian’s Journal。文章提到了該館館長把自己的日記刊登在大英圖書館的網站上,於是我就點進去看。館長日記裡面所寫的,不是談書、館藏特色、不是講舉辦什麼閱讀推廣活動,也從沒有提到讀者的情況。他記下的是什麼時候在哪裡發生了爆炸、哪些館員接到死亡威脅、家人被殺,甚至是館員被綁架和被謀殺。

我曾經到埔里圖書館跟讓館的館長和館員做訪問,圖書館在921地震時也是全毁,館員是一本一本書這樣從倒塌的圖書館裡搶救出來的。我當時就覺得很感動,對他們來說救人和救人同樣重要吧,在館員的努力和政府的幫助下這幾年間重建了起來,現在更被譽為是全台灣最美麗的五星級圖書館。反觀伊拉克國家圖書館,它沒有那麼幸運。那裡沒有書香咖啡香,而是還殘留著被火燒焦的味道。

網路與書曾經出版過一本《失書記》,那是中日戰爭時著名藏書家鄭振鐸如何搜書保護書,避免把古書落入日本人手上的記事。我想伊斯康德的日記在某方面很像,都是一個對自己國家文化有擔當的知識分子,如何讓書免受摧殘,甚至視文化傳承的使命高於個人的生命。尤其這一句讓我動容(也因此用作文案):「我漸漸發現,生活在今天的巴格達,最完美的人類應該是那些能隨時關起所有感官的人。失明或失聰不再是一種咒詛,而是一種變相的祝福。」

我覺得很值得把館長的日記出版成書,可以讓我們的讀者了解真實的伊拉克、當地人民是怎麼生活的,以及相比起來我們其實是何等幸福。於是我開始想辦法與伊斯康德館長聯絡,希望可以把他的線上日記出版中文版,而我唯一的途徑就是和大英圖書館。沒想到很快過了幾天我就獲得了大英圖書館的回信,因此開始了我跟伊斯康德館長的「鴻雁傳email」。我跟他說明了我的意圖,以及出版想法。伊斯康德館長很爽快的就回答說,願意把日記交給我們出中文版本,於是我就開始準備雙方的合約,也繼續上大英圖書館的網站看館長的日記。

雖然館長日記是用英文書寫的,也是首先於英國的網站上刊載,不過和館長剛接洽時他表示過並沒有考慮要出英語版(最近他則告訴我也許今年稍後會考慮)。而早於我們之前,一家德國出版社已經和館長簽約出版德文版本(已於今年四月出版)。

當我知道中文版並非全球第一個語文版本時當然會覺得有點可惜。不過由於中文版本是集結線上日記翻譯而成,所以當我編輯這本書時自由度比較高,在獲得館長的同意下,我可以挑選一些國外傳媒所作的不錯的訪問加進這本書裡,讓讀者除了讀到館長自己的發聲之餘,亦有其他關於館長的側寫,再加上一些伊拉克社會文化的補充資料,我相信中文版本與德文版整體上的呈現應該很不一樣,各自各精采。

要在通信的過程中更了解館長這個人,其實很難。就如他所寫的日記一樣,他的文字是直接而不帶很多情緒,通常是我寫了一堆要問他的問題,館長都只是給我很簡短的回覆。換作是我,每天都要面對自己和別人的「生死」、扛起國家圖書和檔案館重建工作的十字架、有接不完的電話和回不完的email,家裡還有個懷孕的太太和小孩要照顧,那還會有什麼心思和一個編輯多談有的沒的呢?

在和館長開始通訊的期間,日記還是同時進行中。當我坐在一個舒適的空間裡,安安靜靜的和館長通信時,聯想起館長同樣在讀信和回信,每天同樣的上班下班,卻是在一個「人間煉獄」般的環境、生命凋零於瞬間時,我覺得人的意志有時真的頑強得很難以想像。 

2007年7月,我開始和館長失去聯絡,寫的信他沒有回應,連大英圖書館上的日記也沒有再更新。其實由於圖書館的網路不穩定,館長不是常常可以上網,寄給他的信通常要等一段時間他才會回。但這次實在太久沒有回音了,我開始擔心起來──館長是不是遇上什麼不測呢?但如果是,新聞或者大英圖書館的網站應該會有什麼報導,但又沒有。我只好隔一段時間把最後一封email重覆寄給他。

到了8月終於看到館長日記更新了,我鬆了一口氣,還好,館長沒死。

不過我看到了另一個震撼。館長曾經跟我說,他預計日記是從2006年11月一直寫到2007年11月為止。7月31日的日記末有一段後記,館長說他不再寫日記了(詳細原因請看書裡的〈後記〉)。 由於他後記的內容看起來很沉重,我很擔心他會取消和我們的出版計畫,於是我立刻寫信給他。8月15日,通信中斷一個多月後,我終於收到了館長的信。他解釋過去一個多月巴格達發生了太多事,期間「伊圖」大樓甚至曾被伊拉克國民衛隊闖進占據了兩天,而且又病了很久讓他無法提起精神回我的信,最後他說:There will be no more diary。

雖然館長不再寫日記了,不過並沒有影響到我們的出版計畫。就如驚弓之鳥般,自此,只要有什麼問題,我都會立刻寫信去問館長,就怕會有什麼「萬一」。

現在書終於出版了,但是擔心還沒結束,到底那批贈書會不會完好地送抵遙遠的伊拉克伊斯康德館長的手上呢。又,這本書會不會是伊拉克國家圖書暨檔案館第一本館藏由台灣出版的中文書呢?明天我得趕緊發個email給他……

net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面追風一面追問》封面《一面追風,一面追問》 是台灣唯一一本介紹大陸近20年書業與人物的書
作者俞曉群是《萬象》雜誌主編,以及遼寧出版集團副總經理
內容暢談黃仁宇、易中天、陳源、沈昌文、王雲五......等精彩人物
分享許多關於出版與閱讀的絕妙觀點,例如「文化是目的,經濟是手段」
還介紹了《中國讀本》這本暢銷書成功案例
多暢銷呢?
1998~2000年間在大陸發行了1千萬冊
2004年決定將書打入國際,3年內就出現11種文字版本

你也許會問:這本談大陸出版業的書和我有什麼關係?
我只能偷偷說......這本書的印量不算多
不管你是純好奇、做學問、當參考書目,或是日後想去大陸出版市場大展身手
現在不買,可能很快就買不到了
噓~不能再多說了


★內容簡介:

《書之愛》作者理查德‧德伯利曾說:「在書籍的幫助下,當我們仍居住人間時,就已經獲得了天福的報償。」

書籍給我們至福,但出版卻是一個有樂也有苦的行業。就像本書作者引述《暢銷書》一書而做的感嘆:「不可知」是暢銷書最基本的屬性之一,有個故事說,上帝可以幫助盲童復明,讓癱瘓的人站起來,但卻無法幫助作家出一本暢銷書,上帝只能陪著他哭泣。

net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烽火守書人》別相信媒體,這才是真正的伊拉克!

生活在今天的巴格達
失明或失聰不再是一種咒詛
而是一種變相的祝福


全世界最危險的城市裡,
一位不畏槍林彈雨的圖書館長
千辛萬苦地保存文化遺產
並打造了能讓員工忘記戰爭苦楚的工作天堂



資深圖書館從業人員王岫、作家南方朔、政治評論家胡忠信
台北市立圖書館館長曾淑賢文化評論家楊照、國立中興大學圖書館館長詹麗萍
熱血推薦!

(編按:每一次和作者聯絡,我都好怕他已經不在人間)

 

內容簡介

「我漸漸發現,生活在今天的巴格達,最完美的人類應該是那些能隨時關起所有感官的人。失明或失聰不再是一種咒詛,而是一種變相的祝福。」 與死神每天擦身而過的薩德.伊斯康德在二○○七年二月的日記上這樣寫著。他是「伊拉克國家圖書暨檔案館」的館長,這家圖書館位於全世界最危險的城市──巴格達。

net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下為摘文,若想看全文,請按名字後面的文章標題。


開書店的人不見得會寫書,所以本來我有點擔心這本書會不會很……無聊。結果呢,我一打開以後就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的「每一個」段落都很好玩)
———顏九笙,《莎士比亞書店》:有這樣的店主,才有這樣的書店


經過雪維兒女士回憶錄的敘述、海明威<流動的宴饗>的回顧、好萊塢文藝電影的取景、鍾芳玲<書店風景>的專章介紹,二代莎士比亞書店或許已是當今巴黎最聞名於世的書店。如同初至倫敦就非得要逛查令十字路84號一樣,愛書人只要到巴黎就非得要逛逛莎士比亞書店才行!
———coolchet,閒書誤讀記:雪維兒畢奇<莎士比亞書店>的傳奇


獨立書店的存在跟甜甜圈個體戶的存在是一樣的,皆具備比大型連鎖店來得更深層的堅持與信念,如果有其靈魂可言,那麼無疑地,他們都有個充滿理想的魂體。
———minima,【 居家發語】「莎士比亞書店」讀後感(有圖)

net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愛書的女子所創造的傳奇書店,一間書店所創造的文學傳奇──這本書讓我看見一間獨立書店的堅持,以及因為這個堅持而創造出來的美好時代。它不只是一間書店的故事,而是整個一九二○到四○年代,環繞著這家座落於巴黎河左岸的英文書店所發生的,英美文學圈、作家之生活與軼事。

──小小書房 虹風(永和)
   

莎士比亞書店的傳奇並不是唯一,它只是個開啟,關於書與人之間的緊密連繫;如果有心,你也可以在任何其他地方開啟同樣動人的傳奇。

──有河book 686詹正德(淡水)

net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初次知道雪維兒.畢奇(Sylvia Beach)這個奇女子,是多年前翻譯一本喬伊斯(James Joyce)的傳記時。該傳記作者是知名愛爾蘭女作家,她對喬伊斯與幾位女性的關係多所著墨——其中幫他在巴黎安頓下來,屢屢義助其全家,並且出版《尤利西斯》(Ulysses)的,是雪維兒.畢奇。 

net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887年3月14日    雪維兒.畢奇於巴爾的摩。
1919年11月19日  「莎士比亞書店」於巴黎杜皮特杭街八號開張。
1920年7月11日     雪維兒.畢奇在詩人安德黑.史畢荷家中與喬伊斯認識。
1921年夏天       「莎士比亞書店」搬到劇院街上。
1921年11月       海明威首次光顧「莎士比亞書店」,成為該店圖書館會員。
1922年2月2日      喬伊斯在他四十歲生日當天拿到印刷成書的《尤利西斯》,出版社是「莎士比亞書店」。
1924年          在雪維兒.畢奇的安排下,巴黎的「牠主人的聲音唱片公司」
                錄製了喬伊斯朗誦的有聲版《尤利西斯》。
1927年          「莎士比亞書店」幫喬伊斯出版了詩集《一首詩一便士》。
1929年          「莎士比亞書店」出版了《我們眼裡的”創作中的作品”:作者如何讓它從無到有,化為
                事實》,裡面收錄許多作家對《創作中的作品》(《芬尼根守靈記》一書前身)的評論
                文章。
1934年           美國藍燈書屋出版社幫喬伊斯出版了《尤利西斯》一書的美國版,但出版過程並未充分
                尊重畢奇小姐之版權。
1936年          為避免「莎士比亞書店」面臨倒閉的命運,許多法國文藝圈人士發起解救它的運動。
1937年          雪維兒.畢奇參加巴黎世界博覽會的展覽。
1940年五月       納粹軍隊佔領巴黎。
1941年年底       因不願把她自己的最後一本《芬尼根守靈記》賣給德國軍官而得罪德國人;為避免「莎士
                比亞書店」的書被充公,畢奇小姐與友人以最快速度將書店的一切移往同棟大樓的空房
                中,書店就此走入歷史。
1942年           畢奇小姐住進聖米榭大道九十三號的美國學生旅館(Foyer des Etudiantes),在那裡生
                活了兩年。
1944年8月26日     海明威「解放」劇院街,與畢奇小姐重逢。
1959年           《莎士比亞書店》一書出版。
1962年10月5日     畢奇小姐於巴黎辭世,享年七十五歲。


1.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蒐集了畢奇小姐的手稿與許多遺物,並為其編寫了一個小傳。此一年表是譯者根據該篇小傳與其他資料和本書內容綜合整理而成的。

2.現存巴黎的「莎士比亞書店」是美國人喬治.惠特曼(George Whitman)在一九五一年八月所開的,他徵得了畢奇小姐同意才使用這個書店名稱。

 

net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莎士比亞書店》 《莎士比亞書店》

Shakespeare & Company

作者:雪維兒‧畢奇Sylvia Beach
譯者:陳榮彬

不滅的書店傳奇
巴黎左岸奇女子的神話

小小書房虹風/木心書屋葉子/有河book詹正德686/東海書苑廖英良
洪雅書房余國信/深耕書房沈心/善理書坊換日線 
──獨立書店,聯合推薦!


「這本書讓我看見一間獨立書店的堅持,以及因為這個堅持而創造出來的美好時代。」──小小書房 虹風

「透過雪維兒‧畢奇這本書,你將會知道,獨立書店它真正存在的意義。」──東海書苑 廖英良

「進到什麼樣的書店,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洪雅書房 余國信

★女書店2008年5月選書


內容:

不久後我那住在普林斯頓的老媽接到一封我打回家的電報,上面簡單寫著:「在巴黎開書店。匯錢過來。」於是她把所有的積蓄都匯了過來。

一九一九年,一位傳奇女子雪維兒‧畢奇,在巴黎左岸開了一間英文書店「莎士比亞書店」,這間傳奇的書店不僅成為文人雅士匯集的聚點、文化交流的中心、新生代作家的避風港,它更成為從過去到現在,甚至一直到未來,人們夢想中最嚮往的一家書店──它是書店,任何冷門的期刊女主人都會幫你弄來;它是圖書館,供人們盡情借閱;它是出版社,出版全世界沒有人敢碰的禁書;它是銀行,窮苦的作家若有急需,可以賖帳借款;它是郵局,每天總會有作家們到此寄信領包裹......。

透過雪維兒率直而風趣的文筆,繁華熱鬧的巴黎左岸風景在我們眼前展開,我們彷彿親身參與了喬伊斯的禁書《尤利西斯》的銷售狂潮;安塞爾的《機械芭蕾》的瘋狂演出;我們似乎親眼目睹了海明威解放劇院街的神勇英姿;拉爾博被玩具兵淹沒的公寓;喝醉酒差點跳下樓的費滋傑羅;不懂半句英文卻老愛在店裡晃的法格;拿烏龜捉弄人的紀德……。

守著這座書本堆砌的堡壘,一個單純的愛書人雪維兒‧畢奇,看遍作家百態,嚐盡人世冷暖。

net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