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摘文,若想看全文,請按名字後面的文章標題。


開書店的人不見得會寫書,所以本來我有點擔心這本書會不會很……無聊。結果呢,我一打開以後就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的「每一個」段落都很好玩)
———顏九笙,《莎士比亞書店》:有這樣的店主,才有這樣的書店


經過雪維兒女士回憶錄的敘述、海明威<流動的宴饗>的回顧、好萊塢文藝電影的取景、鍾芳玲<書店風景>的專章介紹,二代莎士比亞書店或許已是當今巴黎最聞名於世的書店。如同初至倫敦就非得要逛查令十字路84號一樣,愛書人只要到巴黎就非得要逛逛莎士比亞書店才行!
———coolchet,閒書誤讀記:雪維兒畢奇<莎士比亞書店>的傳奇


獨立書店的存在跟甜甜圈個體戶的存在是一樣的,皆具備比大型連鎖店來得更深層的堅持與信念,如果有其靈魂可言,那麼無疑地,他們都有個充滿理想的魂體。
———minima,【 居家發語】「莎士比亞書店」讀後感(有圖)

沒想到卻是一本口吻輕鬆率直,舉重若輕的回憶錄。那些你曾經透過書本描繪、想像,自以為認識的作家們,都在書中展現了不一樣的面貌。彷彿他們都卸下了在專業領域中獨特驍勇的形象,成了一名會慌慌張張跑來,向你傾訴關於生活的困頓、關於家庭、生計的煩惱,以及對於未來的藍圖和想像,一名道道地地的朋友。 
———心戒,《莎士比亞書店》 雪維兒.畢奇


畢奇用溫暖的筆觸書寫這一段輝煌的二十多年裡所遇到的人、事、物,字裡行間充滿母性的關懷,看著這些來巴黎尋找靈感或是新生命的年輕人進進出出,雖然被稱為「失落的一代」,巴黎卻因為他們的離去、莎士比亞書店的消失而再也不一樣了。
———Yiling,【文學廚房】莎士比亞書店 vs. 匈牙利素燉湯


雖然說為了偶像兩肋插刀似乎是不難想像,然而畢奇對於喬伊斯的照應,即使到書店經營發生困難,即使到後來版權有所糾紛,她仍能本著原來的初衷對待作者與作品,從他們的利益出發,我以為這就不是一般人能作得到的事。我相信其中的熱情,是她信仰存在於書中、存在於人身上美好的部份,應該不遺餘力地去傳播。
———永夜天,《莎士比亞書店》讀後 


《莎士比亞書店》可以用「書店.喬伊斯,以及作家朋友們」為副書名吧。書店經營等甘苦瑣事少,作家的軼聞趣事多。作家被寫得形象鮮活立體,即使他們的作品我們未必讀過,卻因此對作家印象深刻,產生濃烈興趣,可為西洋文學入門階。著墨最多的就是喬伊斯。
———果子離,從內山書店到莎士比亞書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t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