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相信媒體,這才是真正的伊拉克!
生活在今天的巴格達
失明或失聰不再是一種咒詛
而是一種變相的祝福
在全世界最危險的城市裡,
一位不畏槍林彈雨的圖書館長
千辛萬苦地保存文化遺產
並打造了能讓員工忘記戰爭苦楚的工作天堂
資深圖書館從業人員王岫、作家南方朔、政治評論家胡忠信
台北市立圖書館館長曾淑賢、文化評論家楊照、國立中興大學圖書館館長詹麗萍
熱血推薦!
(編按:每一次和作者聯絡,我都好怕他已經不在人間)
內容簡介:
「我漸漸發現,生活在今天的巴格達,最完美的人類應該是那些能隨時關起所有感官的人。失明或失聰不再是一種咒詛,而是一種變相的祝福。」 與死神每天擦身而過的薩德.伊斯康德在二○○七年二月的日記上這樣寫著。他是「伊拉克國家圖書暨檔案館」的館長,這家圖書館位於全世界最危險的城市──巴格達。
二○○三年「波灣戰爭」結束了海珊二十四年的極權統治,可是在美軍拒絕伸出援手、毫無保護之下的「伊圖」歷經了大火與水損等浩劫,復遭盜匪大肆劫掠(損失程度──檔案資料:60%、罕本藏書:95% 、手稿25%),「伊圖」儼然廢墟,伊斯康德到任時連椅子也沒得坐。「你會害怕嗎?」著名美國新聞節目主持人查理.蘿斯(Charlie Rose)這樣問伊斯康德。「不會。」「要是我害怕的話,也許就會離開巴格達。而『離開』不會是我的選擇……伊拉克是我們的國家,我們為何要離開自己的國家呢?」。在英國攻讀博士學位,擁有英國護照的伊斯康德,要離開這個烽火連天的地方其實是很容易,但這不是他所想要的。
伊斯康德的線上日記原刊登於「英國檔案管理員協會」和「大英圖書館」的網站上,從二○○六年十一月開始,到二○○七年七月為止,打動了無數的讀者。在他的日記裡,我們看到了一位前途本應充滿希望的年輕員工被活活刺死時,館長曾經灰心的說:「我非常沮喪地回到家。我抱了抱我六個月大的兒子,想著阿里留下的兩個兒子,一個六個月大,一個三歲。」又,館長如何用盡辨法試圖營救一個被綁架的館員的生命,結果還是徒然……
哀痛的同時,他努力把千瘡百孔的「伊圖」重建修復,除了獲得各國圖書館及不同組織的捐贈外,為了把珍貴的罕本找回來,館長甚至成為了「阿里巴巴」──親自開車到的前總統府(位於警戒森嚴的綠區)的車庫裡,把一箱箱君王政體時期及總統時期的史料給載走。
館長以簡單的文字,卻又不無痛心疾首的言辭,把重建「伊圖」時所發生的點滴真實的記錄下來:館外的世界是危機四伏,不知從哪兒來、何時來的各式種類的炸彈轟炸、恐怖分子的死亡恐嚇、綁架與滅絕人性的謀殺。加上貪污怠惰的政府官僚,無能上司的百般刁難,還得在沒電、沒水難以承受的酷熱環境下,一步一步把廢墟重建起來。
面對生命的無常與資源的缺乏,館長與館員們揮灑著血和汗,搶救、捍衛自己國家的文化財產,以餵養在苦難中的伊拉克人民的心靈。
(結集伊斯康德館長的線上日記,中文繁體字版特別企劃編輯出書)
作者簡介:
薩德.伊斯康德(Saad Eskander)
一九六二年五月生於伊拉克巴格達,庫爾德族人。
一九八七至一九九○年擔任巴哈爾出版社助理編輯。
一九九四年畢於北倫敦大學,取得「世界現代政治史」文學士學位。
一九九九年取得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國際歷史」博士學位。
一九九九年至二○○三年,任倫敦「伊拉克文化論壇」研究員 。
二○○二年,任多所伊拉克庫爾德斯坦大學的訪問講師。
二○○三年海珊政權垮台後,他決定結束流放異鄉的生活,返回巴格達協助搶救國家的文化財產,擔任「伊拉克國家圖書暨檔案館」館長一職至今。現與妻子和兩名年幼的子女居於巴格達。 二○○七年,伊斯康德獲頒美國紐約司康基金會「二○○七年度最佳檔案管理人」(Archivist of the Year 2007, Scone Foundation, NY),以及加拿大蒙特婁經濟管理學生協會「二○○七年度學術自由獎」(Academic Freedom Award, 2007, MESA, Montréal)。
相關網站
「伊拉克國家圖書館暨檔案館」官網:http://www.iraqnla.org/wpeng/
大英圖書館的館長線上日記:http://www.bl.uk/iraqdiary.html
譯者簡介
李靜瑤
臺灣大學政治系國際關系組學士,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碩士。譯有:《失竊的未來:生命的隱形浩劫》、《億萬商戰》、《60秒壓力管理》、《百事達傳奇》、《象與騎象人》等。
張桂越
資深新聞記者。畢業於台灣關渡基督書院、美國明尼蘇達州Concordia College語言傳播系。曾任華視新聞雜誌記者、傳訊電視駐歐洲分社主任。一九九七年創立「台通社」,及後長駐馬其頓採訪巴爾幹的最新政治動態,深入探討當地社會文化。著有《追獵藍色巴爾幹》,譯有《善有惡報》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