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設計淹沒的世界》
Deyan Sudjic 著/莊靖 譯/漫遊者

「設計」是一個既簡單又困難的字眼。設計是我們一看見就認得出來的東西,但若要替它下定義、辨明其性質,卻又非常困難。而且充滿矛盾。

試看一例:在我的書桌上擺著幾枝叫做工程筆(lead holders)的製圖鉛筆,它們堅固、便宜、好用,觸感和重量都適當,而且從不故障。每枝都有十幾二十年的歷史。除非搞丟,否則根本不必買新的。這應該是良好設計的典範。但是,一個人人滿意、以致於造型數十年都不曾改變,也沒有當令和過時之差別的物品,還能叫做有設計嗎?

與此相反,在《被設計淹沒的世界》一書,作者 Deyan Sudjic則說了一個恰成明顯對比的故事。他在機場商店裡,出於一時衝動,就淘汰掉只用了兩年的白色 iBook,買了一台更貴、更好的黑色MacBook,「這是八年之內,我擁有的第五台電腦」。(p.21)我們怎能既覺得一項產品完美,且又毫不吝惜於丟棄?難道這才是設計的真正目的?設計到底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它是如何運作的?凡此種種,即是本書嘗試帶領我們去了解的。[1]

本書原名 The Language of Things 似乎帶有某些學術氣息[2],但是「語言」在此所指的並不是設計本身的語彙和文法,而是把設計當成一種表達工具,除了實用目的之外,還能表達出多層次的表情與意義。為了闡明其論點,作者引述了義大利建築師Ernesto Rogers 的一句話:「只要仔細檢視一支湯匙的設計,就可以看出創造這支湯匙的社會建造出什麼樣的城市。」(p.51)

乍見之下,這句話似乎只是重述了十九世紀理論家 Violet-le-Duc的名言:「就像只要看到一片葉子,即可重塑出整株植物;......從一根建築構件,我們就可以推得整座建築物的本質。」[3]

但兩者所要傳達的意義其實大不相同。Violet-le-Duc強調的是創造時的理性程序,邏輯秩序使得物體只能有一個最合理的形態,所以我們只要看到一小部分,即可推得全貌。而按照作者的說法,我們從Rogers 的湯匙裡看到的則是一種基因,一種可以長成任何人造物的遺傳碼,不但「反映出物體如何製作出來,還反映出它的象徵意義」。

沿著這個思路,汽車可以可愛,打字機可以俏皮,它們可以被賦予心情與性格,而不再只是中性的工具。而這也正是當代設計師的任務----他們的主要目的不在於把產品最佳化,而是帶給它多變的樣貌。他們追求的不是理性,而是情緒;設計旨在於把產品變成消耗品,變成隨季節而更替的流行。

建立這個論綱後,Sudjic 在後續的章節裡,逐一討論與設計相關的概念。首先探討的是「原型」(archetype)。在商品的代謝循環中,設計師的最高理想是創造出原型,原型是一種關乎本質的變易,例如現在的iPod 或以前的 Walkman,它們的出現改變了我們的聆聽習慣,乃至生活行為,從而重新界定了產品領域。

作者在此的提法,令人聯想起布希亞所說的「模型/系列」(Models/Series),但 Sudjic的文字明快且具體,對於原型與衍生物之間的關係,也有更細膩的分析,可讀性高出許多。接下來的三章,則是分別以奢華、時尚、藝術為主題,來呈現設計在當前社會裡的種種面向。

Sudjic曾經擔任建築雜誌主編,現任位於倫敦的設計博物館館長。以他細密的觀察,流暢犀利的文筆,而且對設計領域的演變源流和當代發展均極嫻熟,寫起這個題目自然文采煥然,且富啟發性。

作者先前寫有一本討論金錢與權力如何形塑建築的著作《建築!建築!誰是世界上最有權力的人?》(The Edifice Complex)。他的前作雖然精采,但是四百頁的篇幅,專業內容稍嫌多的文句,而且沒有任何插圖,不免形成閱讀的障礙。相較之下,本書的篇幅及適切的圖文搭配,都大幅提高其可讀性。

儘管如此,其中卻有一點要讓人打上問號:作者在最後特闢一章談論設計與藝術之間難解的關係,工藝品進入美術館的弔詭,以他身為設計博物館館長的身分,對這些問題應當有深刻的思考。然而此時,他卻避開自己的經驗不提,不試圖給出答案,也沒有提出明確的主張。以這種方式結束本書,不免讓人覺得若有所失。


1. 關於設計所存在的弔詭:作者在談論設計的語言時,簡短地回顧了一下設計師這項專業的起源。他指認出的源頭之一是英國十九世紀美術工藝運動的健將William Morris。Morris用來說明設計專業的內在矛盾也是很恰當的例子。他是社會主義者,但他們生產的手工製品只有富人才買得起。他既是浪漫的,也不得不有世儈的一面。

2. 《The Language of Things》的書名與Deyan Sudjic 的建築背景,不免讓人想到建築史的名著,John Summerson 的《The Classical Language of Architecture》,以及循著這個脈絡的 Bruno Zevi, 《The Modern Language of Architecture》和Charles Jenks, 《The Language of Post-Modern Architecture》。

3. 自 Eugene-Emmanuel Violet-le-Duc, 《The Foundations of Architecture》, p.24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t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