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死,焉知生?

何致和

大衛‧伊葛門/著
伊卡魯斯/繪
譯者:郭寶蓮
小異

這是一本很奇特的小書,由四十篇短文組成。頁數不厚,內文選用的漫畫紙質亦輕,很適合讓終日為生計奔忙而沒時間看書的你放在包包裡,在上下班搭乘捷運公車的時候拿出來,利用列車過個幾站的距離細讀一則,填補這段不算長但稍嫌無聊的通勤時間。

如果你睡前或上廁所有看書的習慣,希望在有限的時間裡做完整的閱讀,當然也可以考慮這本書。不過我比較不建議這樣做,因為這本小書裡的每一篇文章都會讓你在讀過後陷入沉思,恐怕會影響你清理腸胃或睡眠的品質。

《死後四十種生活》正是一本輕鬆到可以讓你在車上閱讀,卻又沉重到讓你不敢帶進臥房或盥洗室裡的書。四十個以死後世界為題材的極短篇,出自神經科學博士大衛.伊葛門的手筆。從科學跨界到文學,伊葛門的初次嚐試可說是一次漂亮的著陸,這本書展現出的虛構與想像能力固然讓人讚嘆(想像力畢竟不是小說家的專利,誰說科學家不需要想像?),但更令人驚豔的是他的寫作能力,已把科學家那種細膩、精準、感知力十足的非科學幻想,化為充滿幽默、諷刺和隱喻的平易近人文字。

於是,死後的世界可能是在世所有經驗的重新經歷,而且相同的事情會聚集在一起,讓你一次做個夠。天堂可能是個高級住宅區,環境優美,物質生活一應俱全,但奇怪的是你所知道的好人都不在這裡……專門研究「時間知覺」的伊葛門巧妙設計出一個個經過睿智思考的死後世界,然後用最簡潔的方式呈現與說明,舉重若輕,讓讀者不覺窒礙便滑入他幻想出來的世界,宛如暢遊地獄、煉獄與天國三界的但丁。

這樣一本充滿科學性、內容卻完全環繞死後世界的文集,除了跨界到文學,似乎也搶了牧師或神父的業務,畢竟來世觀念可說是多數宗教教義的核心與根基。不過這本小書的宗教性並不是那麼強烈,反而是玩笑性比較顯眼,儘管書中有一半以上的文章都提到了上帝,但在伊葛門的死後世界中見到的上帝卻沒有那麼偉大。祂可能不只一位,而且若不是什麼都不懂,就是太忙、太老或太糊塗,甚至小到可能只是一個微生物。我們熟悉的上帝形象,已被伊葛門給徹底裂解與顛覆了。除去上帝的全能形象,意味人類終究還是得靠自己,此為作者不言自明的寓意。同樣的,種種對不死可能性的討論,只說明了死亡的必要與可貴,這或許能讓人稍稍釋懷,減去幾分對死亡的恐懼。

儘管世人皆期待來世,但伊葛門提出的種種模式都不怎麼完美。就像在參觀過四十個樣品屋後無一滿意的顧客一樣,我們不如好好布置目前暫居的寓所,重頭思考自己的人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t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