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食江湖》焦桐 著/二魚文化

十年前,焦桐以《完全壯陽食譜》在美食文學界一鳴驚人,憑藉的是他積累數十年「能吃」、「好吃」的旺盛食慾。以形而下的吃食入詩,再將形上的繆思勾連至肉身情慾,《完全壯陽食譜》雖然與當年阿言德的《春膳》同樣以情慾料理引起諸多注目,但總嫌奇巧有餘,卻難以挑動讀者心理與生理上移情共感的口腹飢情。

相較之下,《暴食江湖》提供了更鮮甜味美香辣耐嚼的感官刺激。

詩人劉克襄曾隨焦桐赴東南亞參加飲食饗宴,慨然讚嘆席間焦桐儼然大師,能吃也能說。讀《暴食江湖》,印證了此一說法,而翻書捧讀之際,更不免對焦桐產生多重的歆羨。一是羨他吃遍四海廣納百味,從粗蔬糲食到文學盛宴,從遵循古法的路邊攤到跨海追尋的異國美味無一不歡。再則,焦桐腹中飽食的書華與美饌等量,都以驚人的實體含量,令人歎為觀止。

近年來寫飲食而能讓人眼睛一亮者,首推林文月的《飲膳札記》,其中的美食,因為揉雜了文學前輩的人情故景而令人景仰、邀人尋味。王宣一的《國宴與家宴》寫家庭餐桌和廚房裡的光陰故事,既留下一段庶民生活的翦影,也勾勒出一整個世代女性在油煙裡自信篤定的動人身影。蔡珠兒的翻雲覆雨手同時嫻熟食材和文字的料理,《紅燜廚娘》讓女性的細膩情思與中文的古典綺旎充分發酵,用鍋釜和文字烘烤出富含詩意哲理的味蕾交響曲。

焦桐雖然也近庖廚、善料理,但《暴食江湖》更接近逯耀東、梁實秋、唐魯孫、汪曾棋等前輩的脈絡,說得一口好菜,充分體現吃的藝術。書中文學掌故與飲食考古隨手拈來,讓美食搖身變成意涵豐富的文化符碼。

焦桐對餐館廚師食材料理的評點,有種幽默的霸氣與自信。有趣的是,唐魯孫、梁實秋、高陽等老一輩文人因歷史因緣鄉關阻隔,飲食散文中往往充溢著「美味已絕」、「故物不可得」的懷舊情思。而生在富庶年代的焦桐,提到心中的美食記憶時,卻也不免流露「逝者如斯」的感歎。或許記憶的強化加上時空釀造的美感距離,會讓過去的事物更加美好。因而,這些文學家口中的美食,恐怕是讀者永遠難以尋得的珍饈了。(傅科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t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