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書市出現了兩本特別亮眼的「旅遊書」,一是年初的《轉山》,其次就是年底出現的這本《地圖上最美的問號》。

《轉山》是謝旺霖獲得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贊助後,單騎行走雲藏,從麗江古城直達西藏拉薩的成果;《地圖上最美的問號》則是徐銘謙獲客委會「築夢計劃」的補助,前往美國參與阿帕拉契山徑修建步道志工隊的記錄。一個是追求單車遠逿,一個是推廣千里步行,都是當前最熱門的全民運動。

謝旺霖在一路超克障礙的過程中,向內挖掘省視自身的情感,沉斂的文字和動人的思緒,已經反映在眾多讀者口耳相傳的好評中。而徐銘謙的築夢記錄,則多屬向外的觀察,除了實務工作的經歷,更有知性上的省思論辯。

《地圖上最美的問號》全書可切分成三大部分,開頭第一部談登山者出發前的各項準備,其中諸如煮食爐具的選用、強調登山安全的高科技輕量裝備,或者以極簡配備激發潛能極限等等的討論比較,都令人大開眼界。書末第三部分以資料整理方式介紹阿帕拉契山徑的拓建歷史以及作者先前幾段旅行經歷。此外占全書最大篇幅的第二部分即是重頭戲,紀錄了作者加入志工隊,以六個禮拜的時間,清泥土、釘木樁、修建山屋、開闢新路、打造石階、架設木橋等等實作生活。

「阿帕拉契山徑是地球上由義工所完成的最偉大工程,它始終維持沒有商業介入的光榮紀錄。」當初因為旅遊文學作家比爾‧布萊森書上的這句話,撩撥起徐銘謙對這個不斷浮動變化的美國第一條國家步道的好奇與興趣。而如今,透過她的親身經歷,以及書中那些振臂揮汗的志工身影,我們對這條步道的想像,便有了更具體的憧憬。

除了描繪志工的工作概況,書中也不時觸及各種環境保護、自然共生的概念彼此碰撞辯論的問題。譬如關於登山步道的設置,有兩派不同的看法,「自然派」強調生態保護,盡可能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和影響;「工法派」則強調施設的堅固耐用,以提供安全與舒適的山徑為目標。這類看似理論的討論,對一般的登山者也有極大的啟發作用。

而在照片與圖像輔佐的各種專業的修建工程示意圖之外,我們也可以讀到徐銘謙感性的思惟和發自內心對自然的尊重。她對山椒魚的憐惜、對砍伐樹木的戒慎恐懼、對年長志工的敬重,還有欣賞石南花落英繽紛時的溫柔,以及不時冒現的幽默感,都讓這本看似專業的書,彷彿林間的陽光,散發出溫暖的氣息。

從「旅遊」的角度來看,《地圖上最美的問號》為登山的愛好者提供了豐富而新奇的視野,甚至於對國內的步道養護單位,都有十分珍貴的參考價值。然而這本書所傳達的更動人意象,是人在勞動中回歸自然、跨越各種文化語言籓籬的景況。就像《到天涯的盡頭蓋房子》書中前往車諾比核爆受災的白俄地區協助蓋房子,以及《不只是蓋房子》裡從各國來到921災區協力造屋的義工群所展示的,透過身體力行的勞動,認識土地、親近異鄉的人和文化,那裡蘊藏著會讓人熱血奔騰,想要從蒼白的現代生活中動起來的神奇力量。(傅科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t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