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微

《犬的記憶》
森山大道/商周

「稀微」是一種心情,台語專有詞彙,讀如hibi,台語歌詞裡常見。意思大概為某種無奈的哀傷,尤其是在時光歲月裡無可措意,無可施力的失落,或者說,寂寞。也因此,許多人相信,這個詞彙直接來自於日語的「寂しい」,是一種「物哀」的情感,與桓溫「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淒滄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的心情有些接近,卻似乎又更庶常一些。

森山大道在日本的名氣,來自攝影者多於其它。他系出細江英公而自成一家之言。那種模糊、晃動、脫焦、高反差和粗粒子的風格,曾在1970年代引領一時風騷,成為日本廣告界競相模仿的對象。做為一名攝影作者,論技巧論理念,他會成名,早經公定。大家所沒想到的是,這位「藉由一台相機做為媒介,與更深一層的時空相會」的攝影師,文章也可以寫得那麼細膩感人,激發出人們對於生命失落之時、幽微之處的種種共鳴。

《犬の記憶》原是森山於1982年4月~83年6月在《朝日相機》雜誌所開闢的專欄,圖文並陳,鬆散連結的篇章,具有半自傳的性質。「我選擇直接衝撞方式,揹著相機走入城市,如野犬般,浪跡在人群街道間。」他是懷著這樣的心情去經營的。於是,公路、後街、光影、城鎮廢墟、電線桿廣告,清晨結束營業的酒吧,暗夜歸去濃妝未卸的女郎……。雜然紛陳的影像,讓人騷亂不安,滿滿刻畫出了經濟高速發展時代裡,荒涼的日本庶常人生。最令人驚訝的是,他的文字未經刻意營造,卻自然流淌著某種「稀微」特質,這也許來自於他那獨特的身世與漂浪的生活,但讀著讀著,卻讓人彷彿找到了進入《徒然草》那個傳統日本文化世界的一條現代路徑了:

有不待風吹而自行散落者,人心之花是也。憶昔伊人之深情摯語,一一了無遺忘,而其人則成路人矣!其別蓋過於死別焉。

拿700多年前兼好法師的這一段話,為本書〈地圖〉一篇下註腳,只怕誰也不能說相違。若再以此書跟另外一位也是文章寫得很好的攝影記者,專拍戰爭的Don McCullin的自傳《不合理的行為》(繆司)併讀相較,則森山大道的「純然和風」就更加明顯了。而這,或許也就是他,而不是別人能成為「日本首位在美國一流藝術博物館舉辦完整回顧展的藝術家」的原因了。

人們常愛把荒木經惟跟森山大道並列。我卻毋寧相信,荒木或者更亞洲一點,森山卻是徹頭徹尾日本的,原因在於,他更多了的這一分文字的「稀微」!

net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醒世的西部大逃殺

《險路》
戈馬克.麥卡錫/麥田

這是2007年科恩兄弟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四項大獎的電影《險路勿近》的原著小說。
兩幅美國德州荒野的獵殺畫面揭開了小說的序幕:先是冷血殺手齊哥被捕,而一頁都還沒翻過去,殺手已經以直截了當的暴力勒斃逮捕他的副警長,驅車揚長而去。隨後在公路上為了換車,又順手殺了一個過路的駕駛。
第二幅獵殺畫面安靜得多,摩斯帶著無比的耐心以及他的獵槍和瞄準器,走向射擊點,準備獵殺羚羊。這個畫面是一次失敗的獵殺,槍響之後獵物四散奔逃。摩斯沒獵到羚羊,卻無意走進前夜毒梟火拼的現場,在荒漠橫陳的屍體之間,帶走了整個手提箱的美金。

齊哥受雇找回那箱美金,兩人的命運因此串起。

兩幅獵殺畫面的對比,預示著隨後的大獵殺,也暗示了人類的世界並非我們說的那麼文明,人獵殺人和獵殺動物無異,甚至更為殘酷。

柯恩兄弟在電影中呈現的是一股迫人、駭人的沈重暴力,從某些片段看來,柯恩兄弟無意捨棄原作者戈馬克‧麥卡錫意圖探討的人性困境以及文明墮落的問題,但是柯恩兄弟的電影語言一貫的沈冷暴力與時而浮現的黑色幽默,無可避免地讓這部影片成為一則以汽車旅館取代酒吧的非典型西部大逃殺故事。

原著小說《險路》以雙線同時發展,一邊以快節奏的寫實對話為主,發展著前述這則令人喘不過氣的故事,另一邊則是老警長悠悠緩緩的心事獨白喃喃自語,一邊是真實的殺戮戰場,一邊是田園式的懺情。毒品是老警長眼中世道不存的主因,但是從頭至尾幾乎不曾見到毒品現身肆虐,它是既成的事實,是故事的引子。書名原文為No Country for Old Men(老無所依),書名和書中人物所說的話都有一點老氣,然而在活靈活現的對話或自言自語之間,經常會掉下一句發人深省的醒世箴言。

善良的老警長是二次大戰受勛的戰爭英雄,然而事實是德軍以迫擊砲炸死他整隊的弟兄,剩他一人倖存,當時他可以選擇架起機槍固守陣地直到戰死,但他選擇逃走保命。退伍之後,他一生戮力維護正義,其中不免有某種贖罪的心情,誰知臨老碰上冷血殺手,而這冷血殺手只是個象徵,世道早已不存,一如當年歐陸戰場上敵眾我寡,他終究又選擇了退休活命。

主角之一的摩斯也是退伍軍人,只是他的戰場不同,他參加的是挫敗的越戰。他動了貪念取走毒梟的貨款並非他捲入事件的原因,真正要命的是他起了惻隱之心,返家之後輾轉難眠,竟然起身取水回去給垂死的墨西哥毒販解渴,結果毒販早已斷氣,他卻從這一分鐘起陷入險境,成為被獵殺的對象。最後在逃亡途中,對一個蹺家少女動了善念,無端死於槍戰之中。

這個起於善念、終於善念的人物與情境,對照著面對巨大的惡與暴力兩度選擇轉身離去的老警長,再加上對於惡堅持不懈的冷血殺手齊哥,讓這部小說映照出來的每一條路,似乎都是沒有出路的道路。

然而在老人絮絮叨叨看似灰心的退隱和回憶之中,或許因為這世道的隳壞已經隱約在我們心中被設定為既成的事實,所以我們並未因為一段段震懾人心的獵殺故事感到恐怖絕望,只是陷入某種末日啟示錄的氛圍裡,隨著每一個人物的每一次動念,思考(或者陷入)困境,並且和老警長一樣,在夢境裡看見父輩騎馬「在一片漆黑與寒冷之中,不斷高舉著那道火光」。困境或許永遠無法脫出,但那道火光卻像月光一般,永遠都在。

net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焦點講談】Get Involved-從達福爾採訪說起

9/16 () 20:00-21:00  誠品書店台南店 B1書區舞台(台南市東區長榮路一段181

主講:張桂越  (資深新聞記者、《追獵藍色巴爾幹》《阿娜答的神秘世界》作者)

 

 張桂越,2002年她在馬其頓發起「抗議希臘大使館無恥運動」,跟希臘使館展開了一場爭取尊嚴的一個月抗戰,她的名字成了異國各大傳媒的頭條新聞。她自1980年開始從事新聞工作,跑遍數十個國家,行經戰亂的科索沃、深入貧困落後的查德、定居在蕞爾小國馬其頓、闖進危險的泰緬邊境…以這樣的性格「對就對、不對就不對;不喜歡就不偽善,真真實實最重要」,透過採訪紀實揭發真相、發揚人道與鼓動正義。讓我們跟著張桂越進入蘇丹達福爾難民營,暫時將自己的利益放在一邊,走出去與世界站在一起。

 

 

經歷

1949 出生於廣西桂林。畢業於台灣關渡基督書院、美國明尼蘇達州Concordia College語言傳播系。

1980 成立耕者出版社。

1984 華視新聞雜誌記者。

1990 英國威爾斯大學新聞研究所就學。求學期間任台視駐倫敦特派員。

1993 傳訊電視駐歐洲分社主任。

1997 創立「台通社」。

 

著有《追獵藍色巴爾幹》、《崔小萍獄中記》,譯有《善有惡報》等無數作品。

拍攝紀錄片「藍色巴爾幹(26小時)」、「耶穌的腳印」、「認識東正教」、「結在異鄉的果實(非洲農耕隊)」等。

 

net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月首選&文學類首選書:《殺鬼》甘耀明/寶瓶文化
休閒類首選書:《暴食江湖》焦桐/二魚文化
文化類首選書:《漢字書法之美》蔣勳/遠流
知識類首選書:《半秒直覺》Gerd Gigerenzer/大塊文化

 
文學
休閒
文化
知識
 



 
 

《殺鬼》
甘耀明/寶瓶文化

推薦理由>>>

《暴食江湖》
焦桐/二魚

推薦理由>>>

《漢字書法之美》
蔣勳/遠流

推薦理由>>>

《半秒直覺》
Gerd Gigerenzer/大塊文化

推薦理由>>>



天使飛走的夜晚/吉娜.納海/遠流 通往花蓮的祕徑/O’rip生活旅人工作室/遠流 中國無法偉大的50個理由/David Marriott、Karl Lacroix/左岸

蓋綠色的房子/林黛羚/商周

動物怪談/漢娜.亭蒂/印刻 襯裙、驛馬車、愛冒險的女人/芭芭拉.赫吉森/山岳 陳寅恪與傅斯年/岳南/遠流 皮克斯傳奇/大衛A普萊斯/時周文化
雲圖/大衛.米契爾/商周 眾神的山嶺/夢枕貘/繆思 娥摩拉/羅貝托.薩維亞諾/時報 簡訊ing/大衛.克里斯托/早安財經
一句頂一萬句/劉震雲/九歌 喝茶解禪/洪啟嵩/麥田 我的聖經狂想曲/賈各布斯/遠流 我的貓頭鷹寶貝/史黛西.歐布萊恩/先覺
戰地調琴師/丹尼爾.梅森/究竟 達文西廚房/德富.迪維/博雅書屋 做那麼多要幹嘛/約克-彼得.施洛德/高寶 失靈的眾神/艾略特、亞特金森/聯經出版公司
莫布里公寓/福勞德.格呂頓/寶瓶文化 給媽媽的貼心書/唐諾.溫尼考特/心靈工坊
經濟大蕭條時期的夢遊街/駱以軍/印刻 心裡住著獅子的女孩/麥可.葛林博/木馬
浮塵花落/邱旭伶/玉山社
脫罪/絲帕克/校園書房

net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魔幻狂飆的柔情鄉野

《殺鬼》甘耀明 著/寶瓶文化

    「殺人的大鐵獸來到『番界』關牛窩了。」


    小說熱熱鬧鬧的開場,日據時代的無軌巴士火車就要駛進關牛窩了,這典型的現代勢力入侵鄉村的畫面,竟然加上了一個人鬼神三位一體的神力少年「帕」(番名「Pa」,漢名「劉興帕」,日本名「鹿野千拔」),他有萬劫不死的賤命,一登場就聲稱要空手擋下這頭大鐵獸,若干頁後竟以殺神(斬斷恩主公的神像)作為第一章的高潮,鬼都還沒殺就先殺了神,氣勢如雷霆的開場畫面,瞬間撼動了所有既存的邊界——現代化與鄉野的邊界、現代化與鄉野的邊界、正史與傳說的邊界、人鬼神的邊界、漢人與番人的邊界(原住民、閩南人、客家人、外省人的邊界)。


    在鄉野傳奇敘事中顛倒歪斜的人/鬼間風景,甘耀明把它收拾成理所當然的情節。這樣的小說當然會被歸類為魔幻寫實,但是甘耀明和先行的魔幻寫實大師們的不同之處在於,他的寫作環境是一個人民有集體失憶傾向的島國,他並非直接憑藉如拉丁美洲受到現代化暴力衝擊的鄉野生活中依然留存的傳奇故事作為養分,而是以個人的想像力加上認真的考據,加上文字爆發力,架起若干客觀的史實座標,佐以齊天大聖拔毛吹氣成萬千小小兵的功夫,漫天鋪地地建構出一個動人的想像世界。《殺鬼》的魔幻世界神奇地在詩意的文字中讓我們感受到現實的本質,甚至比意識形態鮮明的歷史更純粹,更真實。


    還有語言文化的邊界。甘耀明的中文巧妙的揉雜了福佬話、客家話甚至日文詞彙,讀來順理成章。這樣的魔法處處可見,最動人的例子是日文「特攻隊」vs.「大箍呆」的諧音,先是令人發笑,隨後發展的故事卻讓人落淚。他甚至也把我們這個時代的中文口語沿著時光隧道向前壓縮,用在敘述一甲子之前的故事裡。他筆下的無軌火車令人想起宮崎駿的「龍貓」,帕和鬼王打架的招式根本就是日式摔角。這般看似無厘頭的運用,甘耀明揮灑自如,魔幻狂飆時無拘無束,敘實抒情時精準動人,經營出極其獨特且成熟的個人風格。


    《殺鬼》的每一個章節都像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短篇小說,分開讀的時候像是一顆顆地下球莖,但是每一顆球莖之間又因為人、地、情的關係串在一起,長成一大片華麗炫目的魔法植物。


    美軍以燒夷彈將關牛窩炸成煉獄,帕鼓動神力、眾鄉親鼓動青筋奮力求生,此時的節奏與聲調宛如重金屬搖滾飆到最高音,激昂到快要爆肝,令人讀之血脈賁張,剎那間轟炸告終,金屬的嘶吼收束,這般真假音轉換的書寫在諸多章節中皆可見,主調轉為人間情愛,殘垣斷壁間緩緩溢出令人低迴的切切柔情,鄉愁,生離死別,你一定要回來……。甘耀明在戰火之中一路急速狂飆,彷彿取之不盡地揮灑著眾多光怪陸離的人物與故事(如螃蟹人、螢火蟲人),他不走細膩的心理刻畫路線,只用幾個最純真的情感片刻作為引信,點燃讀者自行延燒的心緒。一曲曲狂飆的魔幻搖滾,唱到後來,盡是人間情愛的柔情頌歌(祖孫之情、父女之情、同袍之情、手足之情、男女之情、同鄉之情,甚至萍水相逢之情)。


    甘耀明從二次大戰戰火方酣的時代一直寫到國民黨接收台灣之後二二八事件的革命街景,始於外戰(日本國vs.米國),終於內戰(國民黨vs.台灣人),原本都是支那鬼,殺到後頭也有不少日本鬼。如果一定得為書名找出個寓意,那麼,或許可以說,殺鬼,要殺的其實是讓鬼之所以為鬼無法投胎轉世的執念。抗日倖存的散兵游勇、天皇的赤子們……為了心中的鬼而要把別人變成鬼的那些人後來也成了鬼……
   
    這是今年最令人興奮的小說,魔幻秀異的文字、魅人的故事、球莖式的神奇結構,四百四十頁全無冷場,不論是看門道還是看熱鬧,這都是一部大有看頭的作品。(尉遲秀)

net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半秒直覺》Gerd Gigerenzer 著/大塊文化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乃至於工作上,大部分時間都不需要高度而複雜的思考。(假如上班的每一刻都像考期末考一樣難,還有人願意工作嗎?)這時候,我們用到的是無意識或是很簡單的思考活動,因為太不費力,我們甚至不覺得自己曾用到腦力,所以我們稱之為反射動作或直覺。

但是直覺的用途絕不僅限於這些小事,有時它也可以在專業事務上發揮作用,像是警察一眼就看出哪個人有問題,技工摸幾下故障的機器就能找出原因。他們「就是知道」,但是若要他們解釋清楚思考的步驟,卻往往說不上來。

到底直覺是怎樣運作的?它的用途有多大?善用的話,可以發揮多大的作用?這些是《半秒直覺》一書的主題。

本書所討論的直覺並不涉及任何超自然因素,而是明確地限定在一種特定的解決問題的策略,heuristics。Heuristics是一個難以翻譯和解釋的名詞,而且也有多種不同的定義。作者Gigerenzer 採取的是思想家 Herbert Simon 的定義,大致可以理解成口語所說的「經驗法則」(rules of thumb)。這類簡單、實用的規則,在大自然,以及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它們可以得自於實際經驗、學習或是來自遺傳。

作者 Gerd Gigerenzer現任德國普朗克人類發展研究院院長,是一位知名的德國心理學家。本書就是從多個領域和各個角度來探討經驗法則如何運作,以及它們為何有效。對於書中的種種主張,作者都提出了豐富的例證作為支持,其中許多是他親身參與的研究和實驗。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例是股市投資。在一場投資競賽裡,他們在街頭隨機訪問路人,詢問路人有沒有聽過一些公司股票,然後以知名度最高的公司來設計出投資組合。這樣的投資組合的報酬率,居然勝過絕大多數參賽者。非但如此,如果根據的是對股票所知較少的女性受訪者來選擇,成績會比男性更好。

類似的情形也發生在預測運動比賽的結果,但細節略有不同。在用選手知名度來預測溫布頓公開賽時,業餘網球選手和一般人的預測都有很高的準確率,但對球員熟悉度較高的業餘選手,表現則較好。

這些實驗顯示,適量的知識(以及無知)有助於我們做出正確的預測,其效果可能比擁有大量知識還要好。(想來有趣:在本書中,我們會一次次看到許多科學家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結果卻是證明了凡人的智慧和半無知的知識似乎是最有效的決策工具。)

這些看似詭異的結果,其實是有其道理的。

Gigerenzer的研究走的是Herbert Simon開展的道路,著力於有限理性、適應性思考等方向。他認為,人類的理性會受限於所擁有的資訊、時間和推理能力等條件,所以當我們做許多決定時,所要尋找的不應該是最佳的那個解,而是夠好的解。如此一來,我們只要有限的資訊和簡單的幾條規則,例如上述根據知名度來設計股票投資組合的方法,就可以得到夠好的結果。

據此,他也提出了幾種簡單但有效的決策模型,像是單一要素比較法,也就是只比較單一個最重要的因素。例如預測兩所高中的輟學率,其實不必蒐集和計算大量資料,只要比對兩校的出席率(最重要因素)即可。如果出席率差不多,再比較作文成績(次重要因素)……,如此得到的結果反而比複雜策略更準確。再如把事物進行分類的快省法則樹狀圖(Fast and frugal tree)也有實證結果證明為有效。

按理說,直覺應該是無法講清楚的,否則就不能稱為直覺了。但是《半秒直覺》,卻以輕鬆有趣的筆調和實例,不失嚴謹地替我們闡明了直覺背後的許多奧妙處。不過必須注意的是,作者的意思並不是一面倒地贊揚直覺,鼓勵大家拋棄邏輯,一切跟著感覺走(雖然這樣可以提高銷路)。

正如作者一再申明,經驗法則並非永恆真理,它之所以有效,在於它是經由適當的機器,也就是我們這副由演化而來的心智能力,使用於適當的環境。三者配合,缺一不可。這也是為何當經驗法則施用道德領域時,有時會產生悲慘的結果,例如在納粹政權下遵守「和同伴共進退」這項規則,讓大家都成了大屠殺的凶手。在介紹全新題材的科普書裡看到這種細膩而審慎的處理,是很可貴的。

最後附帶一提,本書註釋提供的資訊豐富有趣,不但值得細讀,也可作為進一步閱讀時的指引。

net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傳教士的溫柔戰鬥

《漢字書法之美》蔣勳 著/遠流

資訊時代裡,有些東西注定要式微,譬如公共電話、中文打字。但這僅是「所有權」的轉換而已,本質沒變。有些則連本質都變了,譬如手寫這件事。以往,作文、寫信、寫作業、寫報告,只要一講到寫,就必須有紙有筆,用手一個字一個字寫下來。到了今天,要寫的東西一樣不少,但所謂「寫」,多半時候都是打字,對著螢幕,看著鍵盤,一個字一個字打出來。

所以,用手寫字的書法藝術正在消逝當中。

人類用手寫字的歷史,從文字發明的那一天就開始了。論時間,當有數千年;論空間,則舉凡有人類文明之處,便有寫字這回事,從亞述帝國的鍥型文字,尼羅河畔的埃及象形文字,中國的甲骨文,波斯的阿拉伯文,西歐的拉丁文,無不是一個字一個字用各式各樣的筆寫成的,寫得久了,寫得純熟了,專業書寫人出現了,各種花樣也就出來了。

於是,我們有了書法。各種文字的書法,自成體系,自有美感。

漢字屬表意文字,構造相對複雜,光部首就上百個,不像表音文字,就是幾個字母重複排列而已。正因如此,漢字書法層次繁複;寫一個字,個別筆畫功夫之外,更重整體結構勻稱;寫一行字,字與字之間的空間安排,那更是一門學問。甚且,漢字字體不僅一種,篆隸行草,每一種又都講究各自的特色,或古拙或樸厚或飛揚或狂放不羈。林林總總全都考慮進來,而以柔軟的毛筆表現之,要說藝術,要說美,盡在其中矣。

如今,這門藝術卻被化簡成一個又一個的四方字鍵,敲打代替手寫,千人一字,千字一面,一切均遭凝態凍結了。多元方富饒,富饒始稱美,電腦一出,漢字書法之美岌岌可危矣。

從這個角度來看,蔣勳先生此書,歷數漢字根源變遷,多方譬喻,以小見大,讓人看出漢字書法之奇,不僅在指腕之間,甚至「是呼吸,是養生,是身體的運動,是性情的表達,是做人處事的學習,是安定保佑的力量」,最終乃臻而為「是我與自己相處最真實的一種儀式」,一如瑜珈、太極、舞蹈,乃至慢跑,由靜轉動,動中見靜,成就了一種肢體韻律之美。其視野之寬廣,立意之深遠,令人浮想聯翩,心躍難耐,直想拿出紙筆,懸腕一試矣。中華書道,或竟因此不頹,得萌一線生機。

只是,就長遠來看,時代之風難擋,落日照大旗,繫線力挽之,畢竟拉得住一時,拉不了一世。太陽最終還是要下山的。而這,或許就是掩卷此書,那份哀意之所由來吧。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此亦蔣勳先生之所以最讓人欽服動容之處——當一名美的傳教士,就沒有悲觀的權利,更且得像唐吉訶德一般,時時準備好跟虛無、跟醜陋溫柔戰鬥去。

net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暴食江湖》焦桐 著/二魚文化

十年前,焦桐以《完全壯陽食譜》在美食文學界一鳴驚人,憑藉的是他積累數十年「能吃」、「好吃」的旺盛食慾。以形而下的吃食入詩,再將形上的繆思勾連至肉身情慾,《完全壯陽食譜》雖然與當年阿言德的《春膳》同樣以情慾料理引起諸多注目,但總嫌奇巧有餘,卻難以挑動讀者心理與生理上移情共感的口腹飢情。

相較之下,《暴食江湖》提供了更鮮甜味美香辣耐嚼的感官刺激。

詩人劉克襄曾隨焦桐赴東南亞參加飲食饗宴,慨然讚嘆席間焦桐儼然大師,能吃也能說。讀《暴食江湖》,印證了此一說法,而翻書捧讀之際,更不免對焦桐產生多重的歆羨。一是羨他吃遍四海廣納百味,從粗蔬糲食到文學盛宴,從遵循古法的路邊攤到跨海追尋的異國美味無一不歡。再則,焦桐腹中飽食的書華與美饌等量,都以驚人的實體含量,令人歎為觀止。

近年來寫飲食而能讓人眼睛一亮者,首推林文月的《飲膳札記》,其中的美食,因為揉雜了文學前輩的人情故景而令人景仰、邀人尋味。王宣一的《國宴與家宴》寫家庭餐桌和廚房裡的光陰故事,既留下一段庶民生活的翦影,也勾勒出一整個世代女性在油煙裡自信篤定的動人身影。蔡珠兒的翻雲覆雨手同時嫻熟食材和文字的料理,《紅燜廚娘》讓女性的細膩情思與中文的古典綺旎充分發酵,用鍋釜和文字烘烤出富含詩意哲理的味蕾交響曲。

焦桐雖然也近庖廚、善料理,但《暴食江湖》更接近逯耀東、梁實秋、唐魯孫、汪曾棋等前輩的脈絡,說得一口好菜,充分體現吃的藝術。書中文學掌故與飲食考古隨手拈來,讓美食搖身變成意涵豐富的文化符碼。

焦桐對餐館廚師食材料理的評點,有種幽默的霸氣與自信。有趣的是,唐魯孫、梁實秋、高陽等老一輩文人因歷史因緣鄉關阻隔,飲食散文中往往充溢著「美味已絕」、「故物不可得」的懷舊情思。而生在富庶年代的焦桐,提到心中的美食記憶時,卻也不免流露「逝者如斯」的感歎。或許記憶的強化加上時空釀造的美感距離,會讓過去的事物更加美好。因而,這些文學家口中的美食,恐怕是讀者永遠難以尋得的珍饈了。(傅科白)

net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拿》畢飛宇 著/九歌出版

這故事太精采了。這是關於推拿院中的盲人的故事,講他們怎麼愛,怎麼鬥,怎麼掙錢,怎麼要尊嚴。畢飛宇讓「盲」的特質和可能性發揮得淋漓盡致,他寫得這麼透徹,讓人納悶,他是不是天天上推拿院去做觀察呢?否則,他怎能這麼深切地了解「盲」的狀況、苦惱、芥蒂、障礙?他如何精準地寫出盲者的渴望、野心、癥結、和幻想?寫這故事和寫視力正常的角色完全不同,必須要換另一套新的形容詞系統,另一套現象學的理解。

寫盲人首先得放棄由視覺構成的文字習慣,而在聲音、觸覺、以及色彩的幻想上著力,也必須在空間、時間和生活的細節上注意──任何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敘述方式都極可能是視覺影像的衍生詮釋。這在「盲」的概念裡是行不通的。

「推拿」是另一個重點,它是身體的接觸,是身體的鬆解和勞動,身體在這個職業知識裡分成許多部份,它不再是完整的一個人,它是肩、頸、胸、背、四肢、經絡、關節、穴道,肌肉、皮膚、骨骼、臟器。這些都有情緒,有記憶和話語。畢飛宇巧妙地運用「盲」的語言和「身體」的語言,講了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

他寫女人的心理也非常細緻,非常透徹。女人心的百轉千迴,女人心的幽微,女人的擔憂和偏執,女人的忍讓和驕傲,絲絲入扣,完全掐到痛點,簡直像他寫的不是虛構的人,而是正在讀著的我自己。

我看這本書的時候正好頸椎受傷,戴著頸圈,全身劇痛酸麻,單單只是起床就必須耗費半小時以小幅度挪移抬身。我是以非常怪異的姿勢和疼痛看完這本書,此刻寫著本書介紹時,也全身僵硬難以動彈,僅以雙手活動打字。我非常切身地感受這書中對於身體觸覺的描寫和酸疼,人一緊張,筋就緊了;一高興,關節就鬆了;一悲哀,不只心酸,全身都酸了。這身體,不是心智可以掩飾或壓抑的,除了視覺之外,還有許多感覺為我們遺忘。

非常衷心推薦此書。非常好看。

net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牡蠣男孩憂鬱之死》提姆‧波頓 著/林則良 譯/時報出版

剪刀手的前世今生

這個以詩句敘事的繪本其實是一個短篇/極短篇故事集(書的全名是:《提姆‧波頓悲慘故事集:牡蠣男孩憂鬱之死》),牡蠣男孩是其中最殘酷晦暗也最詩意的一則故事的主角。短短一百四十頁的篇幅,提姆‧波頓創造出二十餘個角色——枯枝男孩、火柴女孩、機器人男孩、瞪大眼女孩、眼中釘男孩、拉箕女孩、錨兒……——全都是有某種殘缺或某種怪異特質的小孩。

提姆‧波頓自二十年前的電影《陰間大法師》開始,主角經常就是這部繪本裡的這些殘缺角色的某種翻版。據說提姆‧波頓最喜歡的電影之一,就是《科學怪人》。

看大導演唯一的繪本作品,當然免不了想起他創造的那些殘缺的電影人物,而我不斷想起的,是「剪刀手愛德華」。

善良的「剪刀手」,即便要示愛也是一伸手就會弄傷人。相對於繪本中的「巫毒女孩」,一有人愛,她的布偶人身和那顆心就會被大頭針刺插,愛越多,針越多,愛越靠近,針插越深。有的傷人,有的被傷。提姆‧波頓無意為傷人者或被傷者辯護,他只是用鏡頭或畫筆和詩句,黑色地、開心地、淒涼地呈現出這些人類殘缺或怪異的愛與傷。

「剪刀手愛德華」正是提姆‧波頓鍾情的某種「科學怪人」,主角強尼‧戴普的異類俊美讓「剪刀手」比起繪本中的這些小孩多了一些悲劇張力。或者可以說,強尼‧戴普的俊美讓這個故事多了一些古典悲劇的沈重、淒美,而繪本裡那些醜不拉嘰的怪娃娃們,則讓那些故事反覆在悲傷的底韻裡輕盈得幾乎要飛起。

如果不是這個繪本,我幾乎因為成年之後看了太多提姆‧波頓的電影,而忘記最初看到《陰間大法師》的時候,心裡殘留的青春期黑暗能量發出的歡呼。

青春期的黑暗能量從何而來?或許來自大人和社會對於「不完美/殘缺」的孩子發出的指責和貶抑。那麼歡呼所為何來?因為提姆‧波頓太酷了,他甚至毋需反叛,就直接以魔幻荒謬的情境為大家述說這些故事,套句現在流行的說法,提姆‧波頓的作品竟然也可以編入療癒系。

推薦《牡蠣男孩憂鬱之死》還有三個理由:

其一:這個中文版本比先前另一家出版社製作的版本(一九九九年)精緻數倍,新版本的封面、裝幀和中英對照的版面配置是罕見的佳作,以非常符合原作氣質的方式,淡靜優雅地呈現了這些娃娃黑色的命運與綺異美麗。

其二:詩人林則良的譯文頗能捕捉提姆‧波頓的文字氣韻。

其三:提姆‧波頓的影迷豈可錯過。

net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理性的人》楊照 著/麥田出版

「為什麼最糟的事情總是讓你覺得這麼真實?」
「沒錯……事情的糟糕保證它是個真正的經驗,這是我們所經歷的,存在就是這樣。」


索爾‧貝婁(Saul Bellow)《像他這樣一個知識分子》(Ravelstein)裡的一段對話。楊照想必心有戚戚焉吧,所以在為該書中文版撰寫導言時,特別提了出來。

真實永遠是糟糕的,尤其當你是個知識人,高度自覺的知識人,且是深信理性必然比較可使世界運作得不那麼糟糕的知識人之時。

台灣解嚴以來,20年不到就要走完民主先進諸國200年有餘的民主歷程,等不及就得趕路,走得急就難走得穩,跌跌撞撞之中,什麼光怪陸離的事情都出來了。

一開始,夢是唯一的真實。到後來,真實成了一場惡夢。你說糟不糟糕?

楊照的理性的、知識人的自覺,好一陣子,讓他都不曉得該如何跟真實相處了。「人生哪來這麼多糟糕的事?」(他肯定會這樣想的)直到他選擇了以「故事」來解構(或建構,都無妨)「真實」,讓新聞即刻成為歷史,讓時間的大河顯現理性的邏輯,好判準真實/存在的荒謬。

六年的時間裡,說故事的人楊照,講個不停地講了324則「故事與新聞」。

於是,我們有了這套磚頭般厚度的《理性的人》。

「個人不能幫助,也不能挽救時代,個人只能表現時代的失落」祈克果說的。我們早早都同意了。但,就算再失落的時代,總也會留下痕跡。有一天,人們還是會回頭探望20、21世紀之交台灣的評論,無論政治或文化的。那些大言嘵嘵危言吠吠預言渺渺的「名嘴」們,註定誰都不會被提起,「楊照」這個名字卻肯定會在人們腦海中浮現。如果我們還相信理性的力量的話。我想。

net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海鮮的美味輓歌》Taras Grescoe 著/陳信宏 譯/時報出版

加拿大作家格雷斯哥(Taras Grescoe)是擅用明喻、隱喻和類比的高手,例如他把形狀奇特的海參描述成「像是刺蝟與茄子雜交而成的產物」(p.226),規模龐大的築地漁市是「東京這座耀眼城市的後臺,在世人稱頌的優雅與精準背後,原來藏著一座水中生物的奧許維茨集中營」(p.238)。

而他最令人讀之驚心的比喻,是對拖網漁船刨刮海底,捕捉深海生物的指控:「這就像是人類把歐洲和北美的鳥兒都獵光了,所以只好放火燒掉亞馬遜叢林,以便用蝴蝶網抓住倉忙逃生的鸚鵡和金剛鸚鵡,然後再把牠們煮來吃。」(p.52)單純從作文的觀點來看,這樣的比喻或嫌過度誇張,不是好句子;反諷的是,它卻與現實相去不遠。在不斷傳來的壞消息裡,最引人注目的是,海洋生物學家Boris Worm 等人在2006年時預測:如果目前濫捕的趨勢不變,到了2048年整個地球將無魚可抓。

這種情形不僅讓環保人士憂心忡忡,即使是只想吃得健康,並且偶爾享受一下美食的一般大眾,也會感到無所適從。到底海洋的現況變得多惡劣?如此一來,我們是否還有可能兼顧口腹之慾和環境生態?我們還能吃到怎樣的美食?針對這些疑問,本書作者格雷斯哥走訪世界各地,追尋解答。

這是一趟橫跨美、歐、亞三洲的旅程,行腳及於許多以海產著名的城市或地區(較顯偏頗的是,造訪之地全部在北半球)。在每個地點,藉由親身觀察、參與和訪談,他介紹了當地的風土人情,地方生態及其美食的歷史與現況,最後歸結到各具特色的餐餚。

不同於我們對於佳餚的傳統印象,本書所介紹的美食幾乎都不是在富麗堂皇的場所,享受精心烹調的珍饈美饌。非但高級餐廳裡的主廚拿手料理是美食,即使是英格蘭北部小鎮的炸魚配薯條、在印度漁民家裡吃到的咖哩蝦,也可以是畢生難逢的美食經驗。之所以如此,固然部分得歸因於作者勇於冒險的精神——讀過格雷斯哥前作《老饕犯賤走天涯》的讀者,對此應當非常熟悉——然而,海洋生態的劇烈改變才是最主要的原因。它導致了一項項的海產,或者太稀少,或者太毒,或者取得方式太不道德,得從我們的菜單上剔除。

幸運的是,我們並非到了絕境,作者在引言即預告了好消息(我們還有多少能力再承受另一本只有壞消息的生態浩劫書?):「保育、美味和健康這三者確實有折衷兼顧的辦法……而且可以在海洋與餐桌都不虞匱乏的情況下做到這一點。」儘管正面消息,得到書末才會出現,但情勢畢竟並非無可挽回,海洋仍有強大的復育能力(對此有興趣的人,可參考《沒有我們的世界》)。例如,Worm等人在那篇海洋末日預言之後的追蹤研究發現,某些區域的海洋生態己有改善。只要人類能節制濫捕的行為,海洋風貌是可以改觀的。

總結來說,本書主要仍是一本美食著作,而非生態書。只是值此時刻,飲食美學的觀念顯然需要大幅修訂,並且和保育的趨勢逐漸疊合——畢竟,既然牡蠣的滋味來自於海水,那麼一旦失去了飽含生機與色彩的海岸,鮮美的牡蠣還會存在嗎?(趙學信)

net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桂越 

張桂越這個人啊!肯定是我這幾年所認識最瘋狂的女人。

 

傅月庵說:「有人說,你要是不認識張桂越,最好就別認識她。因為一旦相識,結局只有兩個,一是兩肋插刀喜歡她,一是恨不得宰了她!」喜歡她是因為她太真誠了,想宰了她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她像大風烈火,一輩子不妥協、不低頭,看你不爽絕對當面直說,喜歡官僚那套表面功夫的人,怎麼可能不氣死。對張桂越,陳浩有一句更傳神的說法「一個人的千軍萬馬」。

 

這個人有什麼本事呢?她是個很資深的電視新聞工作者,在世界各地奔波了30多年,走遍41個國家,採訪過戰亂的科索沃、深入貧困落後的查德、曾定居在蕞爾小國馬其頓、闖進危險的泰緬邊境……怎麼樣?聽起來很恐怖吧!一個女生喔!

 

如果很俗氣的用title來描述她的人生 → 「華視新聞雜誌」記者 → 台視新聞記者 → 傳訊電視(中天電視以前的頭家)駐歐洲分社主任 → 創立台灣史上第一家一人電視新聞通訊社「台通社」,駐紮在馬其頓,專門在歐洲跑新聞,再賣給台灣電視台。

 馬其頓 馬其頓-戰爭頻傳 馬其頓 馬其頓-罌粟花海 馬其頓 馬其頓-穆斯林小女孩

 

馬其頓?這啥鳥不生蛋的地方?它是位於世界火藥庫「巴爾幹半島」的一個國家,希臘的北邊,科索沃的南邊,境內有無數戰爭難民。再換句話說,馬其頓有全歐洲最大的吉普賽社群,首都Skopje是德蕾莎修女的出生地,台灣曾經和馬其頓建交兩年。上面幾張照片就是那裡的「風光」。

 

馬其頓-抗議希臘活動現場張桂越在馬其頓一住就是7年,為了幫馬其頓人打抱不平,竟然在當地發起長達一個月的「抗議希臘大使館粗暴行為運動」(如左圖),並得到兩萬人熱烈連署支持(這票數簡直可以選上民意代表了),搞到最後希臘外交部副部長親自到連署攤位道歉,她自己則上了歐洲報紙的頭條新聞,超猛。

 

net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她,瘋狂依舊,勇敢依舊,也依舊讓人在愛與痛的邊緣徘徊
   她拮据渡日,換來野馬不羈的日子;
 她居無定所、她孑然一身,卻結交了各路英雄好漢
   

 

我認識的張桂越 

by Shandy(《阿娜答的神秘世界》編輯)

傅月庵說過,一旦認識張桂越,結局只有兩個:「一是兩肋插刀喜歡她,一是恨不得宰了她!」

從二○○七年的《追獵藍色巴爾幹》到二○○九年的《阿娜答的神祕世界》,身為這兩本書的編輯,這兩年與她「交手」下來,我深刻地體會到傅月庵說的那句話,更相信這句話一定是出自他血淚的經驗。

幫她編輯《追獵藍色巴爾幹》時,我還是網路與書的新人,一輩子沒見過這麼「霸道」的作者。每天早上,她會拖著那一大行李箱被十三家出版社拒絕的稿子(照片、筆記電腦、書、資料夾、一堆零零散散的紙頭)來我們這,把東西鋪滿一會議桌,然後翹起腳來開始改稿子。「我喜歡這種Teamwork的感覺。」她說。我們只敢呵呵陪笑。

兩年後輪到《阿娜答的神祕世界》,這次她學聰明了,什麼東西都數位化,會注意到圖檔大小、文字整理,還把每個章節都一個個資料夾存好。然後,打開電腦──哇!她的電腦桌面宛如一個小型銀河系,繁星點點,所有重要不重要的檔案全都一股腦兒放在上面!「咦?這張照片我沒給過你嗎?」「奇怪,那張照片存到哪裡去了?剛剛才開的……」

和她交手有一種「痛快」。「痛」嘛,是因為她直來直往,你跟她用什麼婉轉、心機、手段都沒有用,她喜歡開門見山:「你就是不准我改就對了?」「你的意思是不要我看就對了?」講得你一身冷汗。而「快」嘛,也是因為她直來直往,從不用什麼?迴曲折隱喻,總是想說什麼就說:「我不要放小照片,我要放大!」「不管,我就是喜歡這個封面。」讓人又好氣又好笑。

兩年前透過《追獵藍色巴爾幹》所認識的張桂越,是個瘋狂勇敢又難搞的女記者;兩年後在《阿娜答的神祕世界》中,我看到一個柔軟多情而易感的女詩人。當然,瘋狂依舊,勇敢依舊,而難搞嘛,呣……呃……這篇文章她會看到嗎?

::延伸閱讀::
巴爾幹,是一個流著血又流著蜜,寒冬中有春天之地--《追獵藍色巴爾幹》
在全世界最危險的城市裡,思想的花,在煙火中萌芽--《烽火守書人》

 


 
定價:$280|
79折特價:$238

阿娜答的神秘世界

人間荒地的遊俠兒,張桂越
唱出今世台北的流浪者之歌

「回台灣兩年,東住西住,兩年內搬了五個地方,總是沒來得及拆箱,又要打包。除非颱風天,我看連浮萍都沒我這種漂法。In fact,是我沒條件定下來,但也不羨慕某種style的安定,反倒是很阿Q的享受屬於我的、不得不的動盪,一種隨意一種風,彷彿這個世界任何的點面都可以是我的棲身之地,只要有溫暖與自由就行。一匹孤獨的狼,不住在洞裡,住哪兒?= A1v

在世界各地奔波了三十多年,走遍四十一個國家,採訪過戰亂的科索沃、深入貧困落後的查德、定居在蕞爾小國馬其頓、闖進危險的泰緬邊境……這位勇敢又瘋狂的奇女子張桂越,為了出版一本書而回到台灣後,卻再也離不開了。

她拮据渡日,換來野馬不羈的日子;她居無定所,漂泊在沒水沒電沒瓦斯的台北橋下、關渡基督書院、或是林森北路某條通的小套房;她孑然一身,卻結交了各路英雄好漢:八十五歲愛偷花的女牧師、塔次基里溪畔的布農人家、兩個生肖土撥鼠的年輕女記者……

這四十多篇看似平淡卻內蘊澎湃的散文,有作者刻畫週遭人物的小故事,有她對朋友與親人的回憶,也有她以一種阿Q精神對這段「無薪假生活」的快意享受。透過張桂越的眼睛,我們看到,原來,美麗就在生活裡,各種奇人異事就在你我身邊,而感動,就在一顆敞開的心房裡。

net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本月首選&休閒類首選書:《11元的鐵道旅行》劉克襄/遠流
文學類首選書:《道士下山》徐皓峰/大塊文化
文化類首選書:《我的青春,施工中》王浩威/心靈工坊
知識類首選書:《醉漢走路》
曼羅迪諾/天下文化

六月選書報告

時間:2009年4月24日至2009年5月21日期間出版的書籍
評審:柯裕棻(文學類客座評審)、趙學信(知識類客座評審)、傅月庵(文化類客座評審)、網路與書編輯部

2009 年六月,這一個月中,有很多大師出了新作,比方說,已經有一群固定書迷的瑪格麗特‧愛特伍、保羅‧奧斯特,還有年代較早,而其作品都已進入經典之林的斯蒂芬‧褚威格、法蘭西斯.羅傑,雖然我們晚了許多,但有幸能一讀其書,仍應額手稱讚。更特別的是,遠藤周作、約翰.伯格、淺田次郎也都有很精采的作品。曾經有許多作品中譯,但有點靜悄悄的上市的瓦爾特.莫爾斯,這次以《夢書之城》能見度大大提高,由哪家出版社來做哪一本書,有時候也是一位作家跟作品能夠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六月的選書,總共三十本,詳細書單如下:


 
文學
休閒
文化
知識
 



 
 

《道士下山》
徐皓峰/大塊文化

推薦理由>>>

《11元的鐵道旅行》
劉克襄/遠流

推薦理由>>>

《我的青春,施工中》
王浩威/心靈工坊

推薦理由>>>

《醉漢走路》
曼羅迪諾/天下文化

推薦理由>>>



夢書之城/瓦爾特.莫爾斯/圓神 狐狸庵食道樂/遠藤周作/麥田 聽說西藏/唯色、王力雄/大塊文化

動物是天才建築師/詹姆士.古爾德&卡蘿.古爾德/商周

法蘭西組曲/依蕾娜.內米洛夫斯基/聯經 法國料理的秘密/尚-皮耶.普蘭、艾德蒙.納寧克/如果 1949浪濤盡英雄人物、1949石破天驚的一年/林博文/時報 猩猩心事/Elizabeth Hess/貓頭鷹
機緣樂章/保羅‧奧斯特/皇冠 法國甜點王/法蘭西斯.羅傑/財信出版 隨便想想/林蒼生/天下雜誌 完美先生達爾文/大衛.奎曼/時報
親愛的茱麗葉/瑪麗.安.薛芙、安妮.貝蘿絲/遠流 不思議的樓頂/川口葉子/麥田 紫禁城的黃昏/莊士敦/博雅書屋 書設計.設計書/安德魯.哈斯蘭/原點
情色度假村/米榭‧韋勒貝克/大塊文化 監獄飯店/淺田次郎/高寶 石堆中發芽的人類學家/蔡政良/玉山社 科學的9堂入門課/娜妲莉‧昂吉兒/大塊文化
感謝蒙田/斯蒂芬‧褚威格/網路與書 神秘森林/塔娜.法蘭琪/皇冠 誰在收藏中國/吳樹/漫遊者
大雄/鯨向海/麥田
留住一切親愛的/約翰.伯格/麥田
債與償/瑪格麗特‧愛特伍/九歌

net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